李建国的回忆
翻开爷爷的回忆录,那些过去的场景仿佛都出现在眼前……
翻开爷爷的回忆录,那些过去的场景仿佛都出现在眼前……
《李建国的回忆》是一个交互体验装置,以一本建国出生老人的回忆录作为交互线索,通过不同年代记事的翻阅,改变周围的场景环境,用七十年间的文字、照片、场景、声音多线唤醒体验者的时代回忆。作品为传统线性的博物馆展示体验赋予了更多的立体与叙事,用交互的手法将史料的媒介由二维转化为三维与四维,在实与虚、变与不变之间寻找记忆。
作品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9-2020学年度优秀课程作业展。
李建国的回忆概念视频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精神风貌、文化特征。这些当年的画面与声音往往能唤醒一代人的记忆,而一代人的时代记忆也是时代记忆。连贯的时代记忆能够客观反映国家的发展历程,人民的生活变迁,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、感受历史。与此同时,不同时代的时代记忆能够引起不同年代观者的共情,自发完成从时代记忆到个人记忆的转化,使观者也成为设计的一部分,从而增强交互体验的内涵。
与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代文化遗存相比,“年轻”的20世纪的遗产同样具有历史、科学、文化、社会、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。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大众审美的需求推动了博物馆体验的创新;自然交互、物联网和综合媒体的出现给新体验带来了新的可能。结合新需求、新技术与新创意,我们提出20世纪文化遗产的数字空间体验和传播设计方案。
我们在图书馆中借阅了两本与20世纪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——《印象中国:民生记忆六十年》与《中国生活记忆: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》,了解过去的时代记忆,并以此作为核心的参考资料,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影像记录、音像记录、老照片、文学作品、回忆录和文献。我们以时间为轴,从1950年至2010年,每10年作为一个时间周期,以故事为线索脉络,整理资料。
通过影音图文的搜集,我们逐渐开始构建承载回忆的故事线,并用回忆录的形式将部分图片和我们整合而成的故事可视化。主人公的名字叫李建国,生于1949年10月1日,从出生到2010年,经历了用饭票兑换食物的50年代、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的60年代、重新准备高考的70年代、用上彩电的80年代、来北京旅游体会新生活的90年代和举国同庆奥运盛事的新世纪。
我们同时设计了实体场景,以承载更多的影音史料。实体场景中变化的部分包括一扇窗,三个相框,一个电视机和一个搪瓷罐,不同年代的实物承载不同的信息,以体现不同年代的特点。
装置的输入端为摄像头与回忆录,用户通过翻阅书本来进行交互;输出端为投影仪,投影仪的画面覆盖实体场景中的所有变化部分,包括电视机。摄像头识别到不同年代的书页后,触发投影仪输出不同年代的画面。整个系统于Unity和Vuforia平台开发。